本文目录一览:
13、 灵台方寸山 ——“心”到底是什么?
13、 灵台方寸山
——“心”到底是什么?
[if !supportLineBreakNewLine]
[endif]
中国传统文化中,“心”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。不论是儒家,还是道家、佛家,都非常重视心的作用,并进行了大量的探讨。儒家讲“明心见性”,有陆九渊和王守仁创立的“心学”,提出:“圣人之学,心学也”。(《象山全集·叙》)道家讲“心斋”,认为“虚其心则至道集于怀也。”(郭象《庄子注》)佛教界讲“佛在心中”,更是直接间接地讲心,并有一部很著名的《心经》,一直在佛教界流传,并引起重视。三家共同把心作为成圣得道、觉悟宇宙真理的门径。不论儒家、道家、佛家,都认为要想成圣、得道、成佛,均须向内从人的心入手,否则就是魔道邪径。
“心”到底是什么?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心又称“方寸”、“灵台”,其实体概念是指人体解剖学中的心脏。这是有形之心。“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”,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体器官。心“藏神”,“主神明”,“心之官则思”。因此,心又指心的一种重要功能,这就涉及到了人的精神思维活动。这是无形之心。无形之心是指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活动,或人的思想意识。此时之心,是与物对应的概念。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有“形”和“神”一对概念。此处的“神”,实际上与心是同等内容和含义的概念。中医重心,道家重脑。道家把人的大脑叫“泥丸”。“泥丸,脑之象也。”因脑象泥丸,故称大脑为泥丸。但不论是心还是脑,都可以是人的元神所居之处。人的元神主要是在大脑泥丸宫,但发生换位时,也可在人的心脏。而真正的思维意识活动是由元神进行的。因此,从人的心和脑,都可发出思维意识活动。
心的作用,历来引起各家门派的充分重视。那么,心有那些作用呢?首先,心可映物、悟道,就是现在所说的,人的思维可以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作出反映。譬如镜可照物,水可映物。“心如明镜台”,因此有“心镜”之称。心镜能映物,但须不受欲望和执著的影响,方能明澈如水,映照万物。如欲求萌生,则如投石入水,不断扰动水面,涟漪四起,不仅不能映物,即使映物,所获得的映象也是扭曲的、变形的、变态的。
但对于常人而言,身在红尘,肉眼观物,欲望满身,执著无穷,心既不净亦不静,所以其思维对客观世界进行反映所获得的映象,就象“哈哈镜”一样,往往严重失真甚至是扭曲的映象。这就是所谓的“情使智迷,利令智昏”,“情人眼里出西施”。从这一点上来说,禅宗北派神秀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。时时勤拂拭,莫使惹尘埃”的说法是对的。人心要想清晰准确映物,须将心中的任何成见、后天观念、欲望、执著等妨碍正确反映事物真相的因素去掉。这些东西就是“心镜”上的尘埃。
对于修道人而言,身在红尘,心在方外,心既净且静,慧眼观物,“感而逐通”,可突破时空限制,映照多重时空、另外其它空间的物象。如佛家所说的遥视(民间传说的“千里眼”)、宿命通功能。但他不动念静静地看,所看到的景象是真实的。稍一起心动念,看到的就成了假的。这就是自心生魔,随心而化的问题。
对于大觉者而言,法眼观物,深度入定于空无虚静的状态,心中没有任何人的那种欲望、执著和观念的扰动,遍观大千世界,洞察十方宇宙,人、自然、社会,三界六道,无所不包,尽收眼底。甚至能够对宇宙的本源、宇宙的演化运行、宇宙大道作出深刻反映。这就是所谓的“虚一而静,可以知道”。老子讲“致虚极,守静笃。”“绝圣弃智”。庄子讲“堕肢体,黜聪明,离形去知,同于大通,此谓坐忘。”(《庄子·大宗师》)关于虚静的作用,庄子说“水静侧明烛须眉,平中准,大匠取法焉。水静犹明,而况精神!圣人之心静乎!天地之鉴也,万物之镜也。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,天地之本,而道德之至。”(《庄子•天道》)庄子用静水、明镜比喻虚静心理的同时,提出了“心斋”和“坐忘”的方法。《人间世》说:“若一志,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,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。听止于耳,心止于符。气也者,虚而待物者也。唯道集虚,虚者,心斋也。”释迦牟尼佛讲戒、定、慧,也是同样的原理。戒是去除人的所有欲望和执著心,定是在打坐中入定,慧是开智开慧,达到对宇宙真相和真理的顿悟。三者相辅相成。因此佛家和道家在这一点上是相通的。这可以说是古代圣哲、先知传授给人类的最高的心法和思维技术。
心不仅可以映物、悟道,还可以造物、创世。心物一元,心物一体。心是能量,人的意识本身就具有物质作用。“相由心生”,“境由心造”。所谓“心可生一切,心可灭一切”。“一切唯心造”。用现代语言来说,就是人的思维意识意念可以改变客观世界,创造客观世界。但造物、创世的机制和原理,不同层次上有不同的表现形式。
对于普通常人而言,欲望驱使,起心动念,采取行动,劳心费力,可有限度地改变事物。其机制就是人的大脑发出指令之后,人的五官四肢执行指令,采取一定的行动,运用一定的工具,付出一定的艰辛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之后,才能在一定程度和某些方面对一定的事物作出有限度的改变。
对于一定层次的修炼人而言,心纯念正时,心可使功能神通做事,不动身色,悄无声息,一念即出,物随心动,事随心变,心想事成,即可获得相应的物质结果。所谓“万物皆备于我”。这对常人社会而言,非常神奇玄妙。但在修炼界而言,习以为常。
对于很高的神佛觉者而言,法力无边,心能直接造物,故称“造物主”。可以无中生有,一念即出,念出物成。随心而化,事随心生。造化乾坤,威力无穷。他的一念,就可以使天象变化,大范围地改变自然、人类社会、甚至整个宇宙。当然这对于现代人和一般的普通人而言,是不可思议的天方夜谭,无法理解和想象。
但不论是上述那种情况,其前提都必须是心与道合,循道而行,符合规律,不违道。即如孔子所说:“随心所欲不逾矩”。否则不但事不可成,还会受到规律的惩罚。所谓“得道者昌,失道者亡”。当然对于觉者而言,他本身就是道的化身和代言,他的言行和一切就是道的体现。
“天下无心外之物。”(王阳明)“宇宙便是吾心,吾心即是宇宙”(陆九渊)心之用大矣!心之法,即一切法。修心可成就一切。
[if !supportLineBreakNewLine]
[endif]
中秋佳节话桑麻(六)
一.
家乡每年七月晚稻开镰时节,一天当中会出现两三场忽晴忽雨,如同“春天孩子脸,说变就变”的自然景观。
雨过乍晴,青葱荫绿的玉屏山上氤氲升腾,云蒸霞蔚。
经过几次晴雨交替的变化,山地湿润,富饶的植被底下生物菌种潜滋暗长,迅速蔓延。不出几日,草丛里便接二连三地拱出许多撑着花伞的七彩蘑菇来,吸引着乡亲们纷至沓来。
尤其是颜色很像这种的蘑菇,背面不多不少刚好有六十个褶的“六十齿”菇,繁殖能力特别强,像盖瓦片一样,挨挨挤挤地一片挨着一片,又像抱团取暖似的一朵紧靠一朵。
听说村里曾经有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,有一天在一个山坳处发现了一窝子的“60齿”菇。喜不自胜,采下来堆得像座小山,一个菜篮子装不下,扯下头巾也包不了,藏在山上怕被人顺手牵羊,分给同伴又舍不得。
左思右想,最后只好硬着头皮脱下身上的粗布衣。她羞答答地涨红着一张脸,袒胸露背,手忙脚乱地迅速把剩下的蘑菇倒在衣服上,再用两只袖子绑好扎紧。
然后急匆匆地一手挎篮,一手搂着大包袱紧紧护拥在胸脯前,勾头耷脑,弯腰驼背,像个小偷遮遮掩掩,慌慌张张地一路小跑回家……
还好时值夏末秋初,天气不冷也不热,蘑菇也没什么重量。
只是怕什么就来什么。虽然村子不大,路途不远,可还是被一个好事佬给撞上了。
于是,那个某某厝某某人老婆脱光衣服装蘑菇的消息,如风一样不胫而走,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。
但对于那时候物质匮乏,生活困难,不得已而为之的情况,大家也能理解。
关于家乡玉屏山采蘑菇的事,我小时候还从一位老奶奶口里听说过一个神奇而又恐怖的故事。
在玉屏山半山腰有一座白色粉墙的“仙亭”庙,掩映在浓荫蔽日的树木之中,显得很醒目。
传说在这座庙旁边有一个四周杂草丛生、深不可测的水潭。潭面漂浮着枯枝败叶,潭水锈迹斑斑,泛着铜绿色的光。
可就在这样的一潭死水微澜中,却蛰伏着一条小水桶大的蟒蛇,昼伏夜出。
说是有人曾看见它出来活动过。腾蛇乘雾,耀武扬威,穿越树林时如一阵飓风刮来,地动山摇,哗哗作响,小树倒伏,大树摇晃,落叶缤纷,鸟兽惊慌逃窜。
吓得那人屁滚尿流,慌不择路,狂奔回家……
话说,有一年时值初秋采菇季节。一天凌晨,天边残月如钩,月华如洗,一片清晖铺洒大地。
一位妇女身背女孩,手拎圆口竹篮,趁着朦胧曙光,禹禹独行,向着深山密林进发。
山上蒹霞苍苍,白露为霜,雾色轻笼,四周景物模糊不清。女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晨露湿润,茅草披拂的小径来到山上。
在一块草地上看见一个磨盘似的大树桩。树桩上一圈圈皱巴巴鱼鳞似的银灰色年轮,依稀可辨。
心心念念只想着早点找到蘑菇的女人,没有多想多看,匆匆解下背带,把还在熟睡之中的小女儿轻轻地放倒在树桩上躺着,便提起篮子往别处走去。
兴许她还庆幸自己来得早,山上空无一人;兴许她东寻西找,不知不觉走远了;兴许她碰上那“60齿”蘑菇群,采得尽兴,忘乎所以了,以至于周围发生了什么事一点都没听见。
此时,从村庄传来一声声嘹亮的喔–喔–喔的公鸡啼鸣声,东方天边渐渐露出鱼肚白,山林清晰可见。
正如她所愿,很快就找到了一篮子蘑菇。
可待她兴冲冲地回到原来的地方一看,不禁大惊失色,女儿不见了!
她一下傻了眼,惊出一身冷汗,正要张嘴大声呼唤女儿,定睛一看,只见眼前的一幕令她魂飞魄散,头皮发麻,浑身发抖,目瞪口呆。
她强装镇定,两眼紧盯前方,咬紧牙关,屏声敛气,两手抓住藤蔓,一步步往后退去。
原来,树桩仍在,只是中间慢悠悠地转动着一具棱角分明的可怕的三角蛇头。
一双黑溜溜的小眼睛放射出冷峻的光芒,突兀的颧骨一颤一动,似是口里在咀嚼着什么东西。
那张血盆大口里飘着两根黑信子,一条猩红细长带有分叉的舌头,正往上下左右撩着血淋淋的嘴角,发出细微的啧啧声;
鼓鼓的皮囊里隐隐约约透出女儿的红衣色……
她强忍悲痛,不敢哭也不敢弄出大的声响,深怕那长蛇警觉过来,意犹未尽,尾随而来。便蹑手蹑脚地往山下仓惶逃命。
她失魂落魄,跌跌撞撞地跑回家,披头散发,衣衫褴褛,捶胸顿足,头往墙上撞,撕心裂肺,嚎啕大哭。从此,饭不思觉不睡,精神恍惚,憔悴得不成人样……
故事惊心动魄,栩栩如生,似乎真有那么回事,听得我毛骨悚然,从此像有一道阴影笼罩在我的心坎上。
因而对那座白色的仙亭庙望而生畏。不是退避三舍,就是绕道而行,从没靠近过它。
玉屏山上到底有没有那个阴森可怕的水潭和那条吃人的大蟒蛇?至今还是个谜,谁也不知道。
只是,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乡亲们照样兴致勃勃地上玉屏山砍柴、采蘑菇、摘椎果,照常在山脚下种庄稼种菜种豆,都安然无恙,便渐渐地释怀。
这个谁也没见过却代代相传的故事,想必是我们家乡先辈人给后来人一个善意的警醒和忠告吧:凡事都不要太贪心,否则适得其反。
二.
自从母亲病逝后,我好几年没回娘家。今年中秋佳节前一星期,哥嫂邀我一起从城里回乡下给母亲扫墓。
第二天清晨,我跟兄弟一起上山,沿途所见所闻确实是大大地惊讶到了我。
从前,由家后门到山脚下,是一条凹凸不平的鹅卵石铺就的小路。从山脚到山上,又是一条瓦砾石渣杂陈,两边布满荆棘藤蔓,坑坑洼洼的山间小路。
如今却是大变样,一条宽敞平坦,整洁干净的水泥路,从村前直通到山上。
路上居然还有一名女清洁工一手拉着小推车,一手提着扫帚,随时清理着路面和水沟里的垃圾。
山脚处,新建幢幢洋房别墅,开门见山,苍绿葱翠,四季飘香,空气清新,是美好生活的宜居地。
玉屏山作为我们福建省戴云山脉的余脉,三面环山如屏,绵延悠长,巍峨壮观。山上琼花异草丛生,林木茂密,百鸟争鸣,庙宇争辉。
山下梅溪村前过,玉带盈盈,水波荡漾。山水相映成趣,是个“玉屏碧浪迷香客,仙娘山寺醉游子”的好地方。
几年前,在县乡镇村各级部门支持与乡贤们的资助下,建起一座颇具特色的生态公园。
“玉屏山森林公园”碑坊赫然可见。
“登山履顶健体怡神宽眼界,
雅咏攀谈踏青赏景广胸怀!”
此对联为我斐藩哥所撰写,概述了乡亲们登山健体,站得高,望得远,欣赏玉屏山景,吟诗作赋,聊天攀谈,闲情逸致,心旷神怡的美好心境。
旁边一座土地庙里墙上有黄斐伟弟的绘画与书法作品。
壁画上,东海一轮红日冉冉升起,浪花翻滚,猛龙跃然海面,腾云驾雾,气势磅礴。
旁边的两幅扇形书法,左边是布袋和尚的《插秧歌》:
“手捏青苗种福田,低头便见水中天。
六根清净方成稻,后退原来是向前。”
意思是农民种稻,手里捏着满把青秧,低头弯腰,倒退着身子一步步把秧插进水田,眼里看到的是倒映在水里的青天。
这种插秧时的以退为进,暗指为人处世,若能时时处处,谦让忍受,行退一步之法,就能在求道的征途上,向前迈进了。
右边则是抄录一位梅邑诗人黄梦熊,游走到玉屏山“仙亭庙”有感而发,特赋诗一首:
“古寺龙兴不计年,屏山环翠凤岩前。
梵宫小拓三弓地,丹井圆涵一鉴天。
雨过竹窗晨读易,月窥藤榻夜读禅。
问樵亭畔题诗处,留作千秋香火缘”。
水泥盘山路穿过母亲坟顶向前延伸。两边树木夹道欢迎,缓缓盘旋而上。
款款走在路上,山风习习,朝霞普照,真有唐诗人王维在《鹿柴》中所描写的那样:“空山不见人,但闻人语响。返景入深林,复照青苔上”的深切体会。
半道上,乡贤黄世忠先生,为纪念一辈子为乡亲治病救人,医者仁心, 悬壶济世的中医师父亲黄崧辉,特建造“五石景”、“崧辉亭”。
转过一个弯,爬上一个坡,清幽灵秀的树木掩映之中,又有一座漂亮精巧的小亭出现眼前。
早年,山路十八弯,在羊肠小道边上有着用树干茅草搭建的简易亭子,供砍柴人歇息避雨,或行人经过向樵夫打探前路,询问山上奇花异草,珍禽菌菇之各类名称。
现在改建成亭阁,更具人文景观及温馨体味。顾名思义,取名曰“问樵亭”。
没建多久,寓意深长的“问樵亭”,披彩挂红,一张小圆桌,几把玲珑小鼓椅,光滑整洁,雅致大方。
三五好友邀约爬山,在此喘息喝茶聊天下象棋,读书阅报。清风徐来,树叶飒飒,小鸟啁啾。舒心惬意,延年益寿。
题诗“一亭风月思前哲,四面松涛裕后昆。”情景交融,尽在不言中。
背后一碑石记载,玉屏山仙娘庙问樵亭:
“玉屏山以林木葱茏山峰环列如屏得名。传七仙女下凡驻足此山,而有仙亭,马、葛、蔡仙娘寓意此地建庙,俗称“仙娘庙”。左有问樵亭和丹井,经历代乡贤兴建或修缮,香火绵延逾千年。公元二零零四年,郑祖意、黄美珍伉俪携子郑长闽、郑长华率乡人捐巨资重建仙娘庙,黄长兴鼎力建造,凤髻石台之上,殿宇巍峨,并筑路修桥,水泥铺设逾千米,造福百姓,荫佑十方。公元二零一六年,超强台风来袭,山洪暴发,道路损毁。郑祖意、黄美珍伉俪,黄长兴、黄巧英伉俪捐资近百万元,于险处开山拓土,建坝造地,聘能工巧匠,青石重造问樵古亭,原福建省委副书记黄瑞霖欣然题亭名“问樵亭”,众文人集联挥毫,古亭重焕辉光,遂成一方名胜。谨述此勒石以永志焉。
释弘二 撰
二零二一年三月三日
碑石旁边数十层台阶拾级而上,顶头有口刚开凿的四方“丹井”,有泉水汩汩冒出,清甜爽口。供庙里僧人及过往游客饮用。
三.
玉屏山脉逶迤连绵,如屏如画。旧日传说蟒蛇出没横行的那口水潭和紧邻的白色“仙亭庙”,如今不见踪影,代之而起的是一座旧貌换新颜,绿树村边合,占地面积600平米,巍峨雄奇,耀眼夺目的“仙娘庙”。
登上高高在上仙娘庙,站立庙前,凭栏远眺,蓝天白云下面,乡村景物尽收眼底;
四周山峦重叠,层林尽染,满眼新绿;近处,树木婆娑,枝叶触手可及。真有“危楼高百尺,手可摘星辰。不敢高声语,恐惊天上人”之感觉;
厅中央,披红挂绿。一棵刚种下不久,“风吹紫荆树,色与春庭暮”的紫荆花,不甚粗壮盘虬卧龙般的枝干正努力往花架上攀爬。
想必来年春红时节,紫荆花将会繁枝茂叶,花团锦簇,一朵朵,一串串,你拥我挤,开得热热闹闹。加上那些盆栽,到时这里将满园春色宫墙柳,姹紫嫣红,芳香四溢,蜂飞蝶舞,灿烂辉煌!
不远处有条山涧流水通过丹井,淌玉溢彩,环佩叮咚;枝头黄鹂杜鹃呼朋唤友,叽叽啾啾叫个不停。
真个是“独怜幽草涧边生,上有黄鹂深树鸣”。身临其境,令人怦然心动!
因为家乡塔庄,出口处东面是狮头岩,西边是象山,即所谓狮象把口,梅溪水中间穿越而过,似围玉带,玉屏山又如屏障。故藩哥作下此联:
“大象徐行峰竖玉屏列,
猛狮雄踞水环宝带围。”
又作中间联为:
“仙法威灵鸿恩施百姓,
娘心慈爱盛泽被千秋。”
藩哥还作了如下两联来赞美玉屏山仙娘庙:
“仙亭美景千秋秀
娘庙华灯万盏明。”
“美轮美奂清静神仙地,
珍果珍馐虔诚黎庶心。”
听说每月初一十五,这里香火很旺,信徒从四面八方赶来烧香拜佛。并且一个月一聚餐,人来熙往,很是热闹。
仙娘庙里住着一位70多岁半路出家的老者,法号释弘二。上面碑石记载就是他所撰文。
他说,他是福州人。十几年前云游到此,见塔庄龙峰是块风水宝地,三面环山,一面临水,山清水秀,人杰地灵,民风淳朴,百姓安居乐业。
山上树木繁多,一年四季,飞红滴翠,鸟语花香,清幽宁静,景色秀丽,是个居住的好地方,便欣然住下,不想一住就再也不想离开了。
那个早晨我们早早上山来庙里,看见他正拿着手机给一位摩的师傅打电话,说是要帮他买早餐,一碗锅边糊,一根油条,一个肉包。还顺便买一包阳春拉面、一斤肉和一棵大白菜。
他说,需要什么东西,只要点一下手机 ,就有人帮他带上来。反正每天都有人来这里爬山,很方便。
没过多久,一辆摩托车就嘭嘭嘭地开上来了。这要是搁在以前,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的事,连想都不敢想。
他平时也给病人把脉,推拿按摩,收取些许报酬,过着清贫而安静的生活。
如今,每天清晨与傍晚,许多村民三五成群爬山锻炼身体。不时也有小轿车摩托车载着人直接开到山上来。人群,车辆,上上下下,好不热闹。
大厅前边的功德碑一一记录下许多乡贤们慷慨解囊,捐款资助援建仙娘庙的事迹。他们远见卓识,出钱出力,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,值得颂扬!
(部分)
(未完待续)

穷人如何才能致富?什么生意最适合穷人?
其实像张先生这样的人有很多,他们特别想做什么,又苦于没有资金,不知从何着手,为此,牛男财富专家向大家推荐几个适合穷人们的创业项目,希望能够帮到大家。 第一.搞视频网站 有的一些创业项目虽然发展情景好,但是却需要大量的金钱作为基础,没钱人创业简直就是天方夜谭,如果找对了项目,没钱其实也可以当老板,并快速赚到钱,视频网站就是一个很好的项目。 网络视频行业上演的是一出赔本的剧目,但还是有很多人愿意掏钱去看,因为它够跌宕起伏,现在这出剧已演到了第三季。 各大门户网站的加入以及央视国家网络电视台等国家队的跑步入场,让视频领域竞争日趋激烈,行业整合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。 网络视频行业的前景或许还是光明的,只不过目前行业环境不成熟,需要更为清晰的盈利模式支撑。所以视频网站还没有玩完,对于穷人来说,还是一个很好的方面。 第二.做女人的生意 一个女人会为了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面膜,尝试45款不同特性的产品,也会花上一个月的工资只为了得到一只心仪的手袋。女性为了美丽不计价格,而凡是与美丽有关的东西总是颇受青睐。 曾有一组数据显示,目前中国女性每年的消费额是男性的7倍,其中,女性每年化妆品消费额就已达80亿元,国内女性用品消费率正在以每年19%的增长率递增。种种迹象表明,“她经济”时代已悄然到来。 在不少的数据显示研究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出,女人的钱是最好赚的,其次才是孩子和老人,足见她经济时代的到来,立足女性消费项目创业也将是大有可为的。 第三.开精品零食店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包装精美、口味独特的精品零食倍受青睐。因此,开一家精品零食店,采购一些普通超市所没有的风味零食,集中上千个品种,再配上湘味、川味、京味、东北味、台湾味等不同口味,生意不愁不好! 第四.汽车美容店 人换新装,汽车也要扮靓!尤其是每逢春节,车主都喜欢把爱车开到美容店,打扮一番,一方面图个新年焕然一新的好彩头,另一方面走亲访友有个好形象。因此,开家汽车美容店,不仅能赶上淘金好时机,而且今后的发展也不错。 第五.植物盆景店 2012年适合穷人创业的项目,投入小、利润大,致富小项目,准确把握市场讯息,是穷人创业最好的选择,如果你也动心了,那么就赶紧加入到创业致富的行列中来吧。目前,香草盆景是一项前景诱人的产业,在花卉市场上还是奇缺的抢手货。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,香草盆景的市场将会越来越大,这一天然绿色无公害香味品,满足了人们返璞归真的心理。�0�2
天什么什么什么成语
天罗地网、天网恢恢、天高云淡、天寒地冻、天府之国、天造地设、天涯海角、天高地厚、天灾人祸、天之骄子、天翻地覆、天上人间、天经地义、天壤之别、天下第一、天长地久、天马行空、天方夜谭、天作之合、天女散花、天下太平、天生丽质、天花乱坠、天各一方
一、天罗地网 [ tiān luó dì wǎng ]
【解释】:天罗:张在空中捕鸟的网。天空地面,遍张罗网。指上下四方设置的包围圈。比喻对敌人、逃犯等的严密包围。
【出自】:元·无名氏《锁魔镜》第三折:“天兵下了天罗地网者,休要走了两洞妖魔。”
二、天网恢恢 [ tiān wǎng huī huī ]
【解释】:天网:天道之网;恢恢:宽广的样子。指天道如大网,坏人是逃不过这个网的,作恶必受到惩罚。
【出自】:战国 老子《老子》:“天网恢恢,疏而不失。”
【译文】:天网广阔无垠,有疏忽但不过放过任何一个。
三、天各一方 [ tiān gè yī fāng ]
【解释】:指各在天底下的一个地方。形容相隔极远,见面困难。
【出自】:汉·苏武《古诗四首》:“良友远离别,各在天一方。”
【译文】:好朋友远离别,相隔极远。
四、天上人间 [ tiān shàng rén jiān ]
【解释】:一个在天上,一个在人间。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。
【出自】:南唐·李煜《浪淘沙》词:“流水落花春去也,天上人间。”
【译文】:象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,今昔对比,一是天上一是人间
五、天长地久 [ tiān cháng dì jiǔ ]
【解释】: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。形容时间悠久。也形容永远不变(多指爱情)。
【出自】:唐·白居易《长恨歌》:“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绝期。”
【译文】:即使是天长地久,总会有终了之时,这恨却是绵绵没有终止的一天
君都KTV怎么样
这KTV很无语的 上次去了一次感觉里面包厢好小 招牌弄的挺大的,~~最近生意好像不怎么也,最主要的是去里面的好像都是些中年的 小年轻很少的。 像我们这种学生一般都去闵行的天方夜谭 还有太阳城比较多了。~~上次去好像没有花很多钱。、最主要是离住的地方比较近。~
